“教授是大学的灵魂”这是流传在港科大的一句名言。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,港科大只有4个学院19个学系,每个学系都有世界一流的科研人才。
最初在设置学系的时候,创校团队就明确:不把港科大办成样样都出人头地的大学,而是把有限的资源集中于精选出来的少数学科和专业,力求在所选学科和专业里干出名堂。
于是有了三个精选依据,即:能否对香港的经济、社会和文化发展起到作用,对中国有所贡献;是否找得到、请得到该学科或专业的一流学者来做带头人;能否找到足够的经费,养得起这样一些教研人员。
在内地学生们看来,港科大之所以能够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,其与内地大学完全不同的“教授治校”办学理念,是另一个关键因素。
港科大的管理体制和架构,来自于西方学术界,以美国体制为基础,对英国体制做了很大调整。
由于历史原因,香港其他大学采用的一般都是英国模式,学术管理班子由每系只限一位的正教授组成,兼任系主任,往往终生不退。院长和副校长则一般由教师们投票公选。这种框架下,校长和系主任的权力过大,而中间的副校长和院长责权不明,学校的领导组织容易松散。
而在美国的大学里,每个重要的岗位都由教师们参与遴选,最后由校长委任,系主任一职也通常轮换。港科大更多沿用了美国的管理体制。
涉及学术人员的升迁和薪酬问题,港科大为评核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研表现,建立了一套“教授治校”的规章制度和执行程序:由各级“教授小组”负责聘任和晋升的评核。
初步工作在学系里进行,小组成员是系里教师,报告结果送到院里会审,由跨系的院级教授小组评议,成员是副教授和正教授。
对于助理教授的晋级,在这个层面决定;对于副教授晋级的核定,最终交由校级教授小组决定,成员是各院的正教授。评定中,还要请校外学者给出公正、一致的书面评价作为学术界的认可。
这种制度既保证了科研队伍的整体水平,也体现了“教授治校”的办校理念。
“教授治校”的另外一个明显的体现就是薪酬,在港科大,助理教授月薪在5万到8万港币左右,副教授月薪8万到10万港币,正教授月薪在10万以上,而同级别行政人员的工资收入无法与教授相比。
请记住我们的网址:www.js-zs.org
(责任编辑:admi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