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教育网 > 高考 > 高考语文 > 基础知识 > 详细内容

高考白皮书:语文学科高考命题趋势

发布:2012-11-16  来源:
分享到:

  语文是人类社会生活实践必需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,是人类认知世界、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的最重要的工具,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[1]人是一个整体,其语文能力与他的整体素质——思维、情感、意志、文化素养、个性品格等等,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。通过语言文字这个载体,我们可以领悟内涵,受到感染与熏陶;通过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各类信息(各学科、各领域)的收集、筛选、分析、整合等,我们可以学得生存发展的本领。

 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,对学好其他学科,对提高思想道德素质、科学文化素质,对日后工作和继续学习,对促进国家现代化建设、提高民族素质,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,都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1963年《语文教学大纲》指出:“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。”这是解放以来第一次在教学大纲中给语文定性,是“基本”的一种“工具”,是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所使用的。而1986年《大纲》再次指出:“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。普通教育阶段各门学科都是基础学科,语文则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。”这个大纲既将语文定性为“工具”,又强调其基础地位。同时这个大纲还首次强调了语文的教育意义:“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,培养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”这强调了语文学科的“工具性与思想性”。

  1995年《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(试行)》,是继承了1986年《大纲》的思想,并吸收了自1986年以来近十年的教改经验而制定的。这个大纲指出:“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。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。”[2]这是强调语文学科的“工具性”。

  2000 年颁布的《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(试用修订版)》和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(试验修订版)》,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是这样表述的:“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,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” [3]

  最近颁布的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》和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》,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是:“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,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,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。”[4]

  从上述话语不难看出,建国五十多年来,我们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经历了“工具性——工具性与思想性——工具性与人文性”的发展过程。

  由于语文是基础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,它的工具性、人文性、基础性和综合性,决定了它在整个高考中的地位,因此语文高考命题历来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。翻阅几十年的语文高考试卷,我们可以发现每年的语文试题都在不断变革,无论是考试的内容还是考试的形式、结构都在发生不同层次的变化。考试命题的变化折射出的是时代前进的历程,折射出的是学科能力目标的变化,也意味着价值标准取向的调整。[5]

  倪文锦先生在论述语文考试的教育功能时指出,高考语文具有导向、评价、诊断反馈、预测和激励五方面的功能。[6]为配合高中新课程改革,高考语文学科改革遵循“稳中有变,变中有新”的原则,在求稳、求变、求新中朝着人文化、科学化、多元化发展。

  高考考试语文命题有五大趋势:一是坚持稳中求变,体现能力立意;二是侧重主干知识,强调语文素养;三是重视迁移综合,突出表达应用;四是增加开放性题目,弘扬创新精神;五是支持课程改革,体现时代脉搏。

  更多中考信息》》》

  

  报名系统》》》

请记住我们的网址:www.js-zs.org

(责任编辑:admin)

    推荐内容
    • 高考
    • 考研
    • 留学
    • 励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