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教育网 > 高考 > 高考语文 > 基础知识 > 详细内容

高考白皮书:现代文阅读备考策略

发布:2012-11-16  来源:
分享到:

  3.4.1自然社科类文本阅读

  (一)整体把握,宏观勾勒。

  (1)阅读全文后提出下列问题:文章说明的对象是什么?有什么最新成果?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?作者的态度和看法如何?

  (2)理清全文脉络,迅速提取每一节的主要信息。

  (3)随时勾勒关键词语,包括关联词、副词、否定词、表示相反的词语、比喻词等。

  (二)紧扣语境,把握内涵。

  (1)准确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,有三种技巧:①瞻前顾后法,即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;②比照辨析法,即仔细比较辨析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同义词、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;③参考语境法,即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、比喻义、借代义,分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内容。

  (2)准确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:①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,可以用抽取主干法;②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,应依照“句不离段”的原则,结合语境整体分析;③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,要注意其位置,弄清来龙去脉。

  (三)找准信息,识别混淆。第一步,阅读题干和选项,根据题干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勾画相关信息。第二步,比较选项和与选项有关的文中信息:①是否程度深浅、范围大小混淆;②是否偶然、必然混淆;③是否指代混淆、主客颠倒、偷换概念;④是否现实和设想混淆;⑤是否肯定和否定、主要和次要混淆、⑥是否无中生有;⑦是否条件和结果、原因和结果的关系颠倒。

  3.4.2文学类文本阅读

  (一)强化五项基本能力

  在把握命题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,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强化解题过程中的六种相关联的基本能力,并掌握相应的基本方法,这是搞好这一部分复习的根本。

  1.快速阅读全文,把握文章主旨。

  考场上的时间压力,使我们不可能像平时那样从容地去对文章的每个细节详加揣摩,而实践证明,“因题读文”又常常导致对文章理解的片面、不准确、不深刻,甚至会是误解,这是阅读的大忌。在“加强文本阅读的整体性综合”已成为高考命题的明确趋势的情况下,提高这两种能力更成为提高解题水平的基本前提。提高这两种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种方法:

  (1)把握行文的一般规律,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。文意的起承转合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,往往有一定的语言标志。这些标志主要有:承上启下的过渡句(段),领起句或总括句,表示主次轻重的词语等。阅读时,必须抓住这些语言标志,认真揣摩,反复领会。当然,有些文章的结构并没有明显的语言标志,这就要从文章的内部逻辑联系方面去分析。

  (2)把握散文的文体特点,梳理作者的情感脉络和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。阅读时,心中要有文体意识,要首先注意文题、作者、写作时间、注释说明等,然后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。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,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,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,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,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。如《胡杨仰止》一文的最后几句议论,对理解全篇主旨十分有帮助。

  (3)抓住每段的主旨句或关键句,化面为点(对每段的内容进行高度浓缩),连点成线(将各段主要内容连成一体),以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,形成对文章的整体认知,即作品写了什么人(事),有什么特点,表达了什么感情,如何评价这些人(或事)等。主旨句一般位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。关键句是文中负载主要信息的语句,一般包含在如下句中:①指示语。文中专门告诉你文章对象的句子。如告诉时间空间范围的时空指示语。②概括语。揭示层次,指示文章内容的句子。③情态语。表情态基调的句子。如《肖邦之家》的开头和结尾中感觉和肖邦在“促膝谈心”的句子,就是主旨句。

请记住我们的网址:www.js-zs.org

(责任编辑:admin)

推荐内容
  • 高考
  • 考研
  • 留学
  • 励志